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翹嘴鷸.Terek Sandpiper@Dayuan.2024



翹嘴鷸學名:Xenus cinereus,又稱反嘴鷸(這個名字雖然比較普遍被使用,但個人因為有「反嘴鴴」這個物種容易在名稱上混淆,所以偏向不使這個名稱),是一種屬於鷸科翹嘴鷸屬的中型涉禽,也是鷸科鳥類中唯一嘴喙上翹的物種(斑尾鷸僅微上翹,不算)。腳偏短,形成稍矮胖的感覺,左搖右晃走動的模樣有些像翻石鷸。翹嘴鷸的嘴喙長而上翹,呈黑色,腳為鮮橘紅色。身體上部羽色為深灰褐,腹部白。

遷徙性的水鳥,繁殖於歐亞大陸北方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會遷徙至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東非等地海岸度冬。在台灣主要於過境期於海岸溼地出現,通常於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觀察到,常呈小群活動會與其他水鳥混群。繁殖於西伯利亞的森林沼澤和苔原地區,在陸地上築巢,巢材以草和樹枝為主。每巢會產下4-6顆卵,孵化期約為13-14天。雛鳥由雙親共同照顧,約20天大後即可離巢。牠們會在泥灘或水邊覓食,以長而上翹的嘴喙在泥中翻攪尋找食物,食物主要為小型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和蠕蟲等。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小燕鷗的求偶與配對.The courtship & mating of Little Tern.2024



小燕鷗學名:Sternula albifrons,在台灣主要為夏候鳥,外觀小巧纖細的燕鷗,主要在沿海地區活動,也出現在內陸水域附近。以魚類為主食,也會捕食一些甲殼動物、蝦、蟹、水母、烏賊以及活動於地面或空中的昆蟲,覓食時常在空中懸停滯留,一旦發現獵物,便俯衝入水面捕食。這種俯衝入水的動作通常只有約50厘米的深度,並且非常迅速,不超過2秒鐘,而且小燕鷗也不是那種可以較長時間停滯的鳥類。

小燕鷗在台灣本島的蘭陽溪口、桃園沿海、彰化崙尾及嘉義布袋等地區都有穩定的繁殖族群,每區數量介在數十隻至數百隻不等。個人也在彰化福寶一處礫石空地發現一巢繁殖紀錄,可見牠們偏好在海岸開闊的砂礫地築巢,而在蘭陽溪品則以砂灘地為主,每巢會有1至3枚卵,由雌雄鳥輪流孵卵和育雛(以雌鳥為主,雄鳥主要負責捕魚回巢餵食母鳥及幼雛,但會短暫接手護巢工作)。

桃園野鳥協會結合政府公部門在竹圍港、大園許厝港及觀音海岸等處建立了較適合小燕鷗育雛的棲地,周圍圍上黑網阻隔,並放置一些小燕鷗模型以吸引有群體育雛的小燕鷗來這些區域育雛,前幾年效果不錯,但去(2023)年竹圍漁港及許厝港則無成功案例,不知是人為干擾因素(有解說活動及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或是沿海魚獲變差所致。

繁殖季節初期,公鳥為了吸引母鳥,會把小魚叼到心上人面前獻殷勤。有時公鳥會先將「愛的禮物」餵給母鳥,有時則是在交配進行中餵食。如果母鳥答應了公鳥的追求,她的身體會往下壓,而公鳥則在母鳥身旁「熱機」數分鐘後,才跳上母鳥背部,快速完成交配。每年五月在大園許厝港退潮時的灘地上就容易見到這種畫面,不過近2年(2023、2024)群聚的小燕鷗數量不如往年,今年個人運氣不錯,幸運紀錄到。

配對後,小燕鷗會選擇平坦的開闊地或起伏不大的緩坡,大略地以雙腳扒出一個淺坑,然後下蛋。每個巢的窩卵數為1至3顆,卵殼顏色為乳白中帶點黃褐,並佈滿不規則的淺黑色斑塊,親鳥輪流孵蛋,在烈日下親鳥會從水域沾濕腹羽帶回巢位為寶貝蛋降溫。幼鳥剛出生時還能見到嘴喙前端金屬光澤的小點、(另有剛破殼而出的畫面:福寶竹圍漁港),這是幫助小燕鷗破殼而出的利器,出生後不久就會褪去。親鳥則會將蛋殼叨走避免天敵查覺威脅。

聽說去(2023)年小燕鷗的繁殖區移到了許厝港南方的草漯地區,只是不曉得位置在何處?是否有減低干擾的阻措施等……個人開始記錄竹圍漁港小燕鷗時是用偽帳架設在巢位附近苦等,仍然見到一些攝影人大喇喇地拍攝,每次見到受驚嚇的親鳥,心中都覺得十分不忍,所以也不會特地去尋找這些繁殖棲地。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紅胸濱鷸繁殖羽.Breeding Plumage of Red-necked Stint.2024



紅胸濱鷸學名:Calidris ruficollis,小型的涉禽,主要在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地區繁殖。台灣約在9月時秋過境,此時為非繁殖羽色,成鳥的體上呈灰色,體下蒼白,腳黑色,部分個體會在台灣度冬。亞成鳥類似非繁殖成鳥,但體上有較濃郁的灰褐色羽毛邊緣。四、五月春過境時則轉為繁殖羽,頭部被深色點環繞,呈鮮豔的磚紅色,部分個體為淺朱紅,翼上覆羽則呈亮橙色並帶有金色調。

喜群居,主要在海邊、河口,以及附近的鹽水和淡水湖泊及沼澤地帶覓食,漲潮時會飛至鄰近水田覓食或休息,退潮時則往潮間帶覓食,以土壤內的無脊椎動物及灘地上的有機碎屑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