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AI 圖鑑新工具.google AI studio

AI繪圖大概區別為「天馬行空」(以文生圖)、「變更屬性」(例如吉卜力風格、雪景攝影風格)與「增減物件」(例如替換背景或名人合照等)三大種類,個人較注意飛羽攝影,鳥種拍不滿,不會畫圖,所以整理鳥種時,攝影類的圖鑑玩不了,手繪圖鑑型更是遠在天邊,恰逢2025 AI起飛年,運用免費的AI服務開始進行鳥種照片圖鑑化的工程,之前我也撰寫過『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 』這篇文章大概介紹透過這2個網站的服務來產生手繪風格的圖片。AI起飛的關鍵在於google發表的LLM(大型語言模型),但我覺得好用的生成工具竟然沒google,那時也有試著用 gemini 生成,只是效果不佳,所以並未列入推薦使用的清單。

在2025年底google發表了gemini 3 pro,我喜愛使用的圖鑑生成功能竟然可以直接製作成app來轉換(目前只能在 google AI Studio 平台上連網運作,尚無法獨立為單機軟體),這樣作的意義在於:
①相同的指令就包含在app裡,不用單張照片、單張照片一次又一次的重覆輸入差不多指令;
②免費成生的額度相當多(應該超過100次/日),生成的結果不滿意再生一次,再不滿意再生成一次,通常超過3次不滿意就建議放棄,換一張照片試試。總結生成圖片的準確度高於 ChatGPT 與 Manus (因為可以挑選的照片多而非準確率較高),而且生成速度與數量上遠勝這兩家。建議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試一試,AI工具本來就需要重覆試誤改進,額度過少、速度過慢實在難用。

google AI studio APP 產出的圖鑑大概有3類風格(這背後的運作難以改變):
①照片刷淡再加一些外框線(這種的還不如直接用照片);
②很像卡通型(但又有圖鑑風格),這種的還算特別,部分可用;
③圖鑑風格,這種的就很好用。這也是之前建議同一張照片試3次就好的原因,再試也離不開這3種風格。

至於如何修改生成圖以達到更精確的結果?就留待有識之士分享更好的app指令吧。

以下是我用不同帳號所生成的幾種指令供參:(好像相同的指令用不同帳號生成的app,界面與生成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難以理解其背後運作)
①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to generate a hand-drawn illustration in a field guide style, The illustration must focus on precise anatomical proportions, correct rendering of plumage patterns and colors for the bird, simplify the environments. Without text labels.

②製作一個可以將鳥類照片轉換成圖鑑式照片的程式,要能生成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並簡化背景環境,勿標示文字。

③製作一個可以將鳥類照片轉換成圖鑑式照片的程式,要能生成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由使用者上傳鳥類參考照片及鳥種名稱,除精準參考照片的各器官的部位比例及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外,也要參考網路上該鳥種之資訊,如有部分身體遭前景遮住,應儘量補齊。虛化背景環境,勿標示文字。

進入 google AI Studio 就會要求 google 帳號登入(網路有人分享用美國學生身分申請的帳號可以有一年免年費高級服務,我沒用過,請自行蒐尋),然後就是要求平台可以存取 google 的雲端空間,對話框就可以輸入指令,之後生成app程式斫需要小等一段時間後,就沙盒可以上傳照片→.→生成圖片了。











生成圖例(第3個app生成)


鉛色水鶇(雌)

鉛色水鶇(雄)

黃喉鵐(雄)

棕扇尾鶯(錦鴝)

鷦鷯

黑頭文鳥

灰林鴿

黑腹鵑隼(很遠,100%裁切圖生成)
生成圖例(第2個app生成,這app就比較卡通化)

小彎嘴畫眉



珫球歌鴝

紅鳩

魚鷹

黃鸝

鴛鴦

黑喉鴝(繁殖羽)

深山竹雞

綠繡眼

野鴝

粉紅鸚嘴(比較像照片刷淡)

栗耳鵐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紅領瓣足鷸2.Red-necked Phalarope II.2025



上個月也在大園李厝拍攝本季第一羽紅領瓣足鷸,還帶有些許的繁殖羽,當時是人下到水溝相機靠著田埂低角度拍攝而得,實在是距離近角度佳的難得機緣。事隔不久,在廣興堂旁的田區又出現一羽,這次是很白的冬羽個體,因為水溝與田區間有種植防風綠籬,就無法比照上一次在李厝的拍攝方式,只能找個角度儘量蹲低拍攝,所以畫面差異極小,動作也沒多少……

相關物種介紹就請參考:紅領瓣足鷸.Red-necked Phalarope.2025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三峽黑枕藍鶲.Black-napped Monarch.2025



集合這一陣子在三峽拍的黑枕藍鶲,牠是很漂亮又常見的鳥種,不過因為棲息在陰暗的樹冠中,動作又經常是十分迅捷,非常難拍攝,個人的影像紀綠也就不多。

黑枕藍鶲(學名:Hypothymis azurea),又名「染布鳥」、「黑枕王鶲」,體型嬌小,雄鳥大部分為亮麗的天藍色,腹部白,頭上有黑斑塊如回族頭上的小帽(黑枕),脖子與胸之間有細黑的小橫帶如同項鍊一般,雌鳥羽色則較暗淡(灰藍),腹部較不白,頭上無黑枕,胸頸間的細黑橫帶無或不明顯。

廣泛分佈於臺灣低海拔山區、丘陵地帶的闊葉林、雜木林、果樹林或竹林,尤其喜歡樹木濃密、藤蔓糾結的叢林陰暗處。屬於食蟲性鳥類。牠們性情活潑,飛行快速但通常不遠飛。有鶲科典型的「定點捕食」習性(停棲在固定的枝頭上,發現附近有飛過的昆蟲,會迅速飛出攔截,並像空中迴力鏢一樣,捕捉後飛回原來的枝條上享用。)。鳴聲清脆宏亮,常發出類似「回、回-」、「匹匹」或「skrip」的連續哨音。

繁殖期: 主要在每年的 3 月至 8 月。 牠們會選擇在樹枝或藤蔓的分岔處築巢。鳥巢是一個精緻的倒錐狀或杯狀小巢,用細草根、草葉和樹皮纖維構成,並用苔蘚、地衣和蜘蛛網加固外壁,外觀小巧精美。共同育雛,幼鳥在巢期十分短暫,在羽未豐時就會離巢,鳥仍會巢外餵食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