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長長的嘴喙,所以也有「沙錐」之名(像錐子一樣插入泥沙中),普通田鷸(扇尾沙錐)是最普遍的,在台灣是冬候鳥(過境與度冬均有),通常九月底之前各種田鷸都有(中地鷸、針尾鷸等),但十月以後見到的大概都是普通田鷸了,學名:Gallinago gallinago。
田鷸雌、雄鳥羽色相同,無法分別,個性十分害羞,通常都是在不知情地接近而後驚飛牠時才能見到……這次是在車拍等丹氏鷸靠近時,突然飛到我眼前,就近覓食了起來,才有機會慢慢拍攝,偶有牠撈起紅蟲的畫面。
令人聯想彩鷸也是有長長的嘴喙,也是同樣害羞……不過羽色上,田鷸與彩鷸公較接近,彩鷸母鳥則豔麗許多。
Alder's Bird-watching Notes
Nikon D7200 + AF-I Nikkor 300/F2.8 or AF-S 200-500/F5.6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大冠鷲(蛇雕).Crested Serpent-eagle.2024
大冠鷲,又稱蛇鵰,是一種中大型猛禽,以其獨特的冠羽和對蛇類的偏愛而聞名。經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尋找地面爬行動物為食,因體型較大,其飛行主要是以熱空氣對流(所以較偏向滑翔的性質),因為在天空滯留的時間頗長,且飛行時常伴隨其響亮悠遠「忽.忽.忽喲~~」的叫聲,算是容易見到的猛禽。
大冠鷲主要以滑翔的飛行模式,其飛行靈巧度極差,常在經過的大卷尾(烏鶖)或松雀鷹的領空時遭遇追趕驅離。
繁殖期2月至5月,每巢只生一顆蛋,這樣幼鳥便可受到良好的照顧。巢位通常選在接近水邊的森林中,並且有重覆使用巢位的情形.學名:Spilornis cheela。
另一羽車拍,就停在路邊角度不好喬:
大冠鷲主要以滑翔的飛行模式,其飛行靈巧度極差,常在經過的大卷尾(烏鶖)或松雀鷹的領空時遭遇追趕驅離。
繁殖期2月至5月,每巢只生一顆蛋,這樣幼鳥便可受到良好的照顧。巢位通常選在接近水邊的森林中,並且有重覆使用巢位的情形.學名:Spilornis cheela。
另一羽車拍,就停在路邊角度不好喬: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鴛鴦.Mandarin Duck.2024
鴛鴦在中國文學、藝術及民間工藝製品(紡織、刺繡、瓷器等)有著相當的份量,所以英文就直接以中國 Mandarin Duck 命名之。在維基百科中還提到早期的鴛鴦名詞是用在赤麻鴨(凟鳬)這一種,只是後來演變成鴛鴦的專用。赤麻鴨羽色亦是極美,不過比起鴛鴦的豔麗、多彩還是遜色不少。
雄性鴛鴦色彩極為艷麗,喙為少見的鮮紅色,端部具亮黃色嘴甲。額部和頭頂中央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枕部紅銅色的羽毛後頸暗綠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長,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頭套」上體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並帶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下體淺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後一枚三級飛羽特化,形成面積很大樹立於背部的帆狀結構,為耀眼的桔紅色,這是鴛鴦的一個顯著特徵。母鴛鴦羽色相對平淡很多,符合鴨類的原則。
雖然鴛鴦在人們心中是忠貞愛情的象徵,但實際上,鴛鴦的配對並非一夫一妻制,在繁殖期過後,它們可能會與其他個體配對,不過在繁殖期期間,公、母鴛鴦通常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地悠游,所以恩愛倒是代表得來的。
鴛鴦主要棲於湖泊、溪流水域,以水生植物的種子、嫩芽、果實為食,也吃一些小型無脊椎動物。本次在大溪瑞興濕地紀錄的此羽公鴛鴦就一直在岸邊吃草籽,可能是剛遷徒到著,餓得很。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原居日本,在中國東北繁殖,華南地區越冬,可見於朝鮮半島及中國東部各地,台灣也有少數常居於深山水域中而且有繁殖紀錄,學名:Aix galericulata。
雄性鴛鴦色彩極為艷麗,喙為少見的鮮紅色,端部具亮黃色嘴甲。額部和頭頂中央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枕部紅銅色的羽毛後頸暗綠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長,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頭套」上體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並帶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下體淺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後一枚三級飛羽特化,形成面積很大樹立於背部的帆狀結構,為耀眼的桔紅色,這是鴛鴦的一個顯著特徵。母鴛鴦羽色相對平淡很多,符合鴨類的原則。
雖然鴛鴦在人們心中是忠貞愛情的象徵,但實際上,鴛鴦的配對並非一夫一妻制,在繁殖期過後,它們可能會與其他個體配對,不過在繁殖期期間,公、母鴛鴦通常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地悠游,所以恩愛倒是代表得來的。
鴛鴦主要棲於湖泊、溪流水域,以水生植物的種子、嫩芽、果實為食,也吃一些小型無脊椎動物。本次在大溪瑞興濕地紀錄的此羽公鴛鴦就一直在岸邊吃草籽,可能是剛遷徒到著,餓得很。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原居日本,在中國東北繁殖,華南地區越冬,可見於朝鮮半島及中國東部各地,台灣也有少數常居於深山水域中而且有繁殖紀錄,學名:Aix galericulata。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