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金斑鴴與灰斑鴴.Golden Plover & Grey Plover.2023



灰斑鴴和金斑鴴都是鴴科鳥類,體型相似(灰斑鴴較大),但灰斑鴴的嘴比金斑鴴的嘴更短而且更粗。冬羽的灰斑鴴的背部和頭部是灰色的,而金斑鴴的背部和頭部則是金色的,夏羽時兩者均轉成較濃的黑色系(但還是帶有灰色羽或金黃色羽),灰斑鴴頭頂偏灰白,金斑鴴頭偏黑。灰斑鴴和金斑鴴都生活在沙灘和泥灘等濕地,金斑鴴也常在旱田中棲息,灰斑鴴則較少見到這種棲地偏好。(此處的金斑鴴指的是太平洋金斑鴴),在台灣金斑鴴常成大群群聚,灰斑鴴則獨自在沙灘活動居多。

學名:太平洋金斑鴴:Pluvialis fulva;灰斑鴴:Pluvialis squatarola


















灰斑鴴,冬羽呈灰色不見金黃色系,體型較大,展翅時翅下有大塊黑斑。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赤足鷸.Common Redshank.2023



赤足鷸外型與鶴鷸較接近,不過在台灣鶴鷸數量少很多,看到紅色腳的鷸科鳥,大多是赤足鷸,喜歡在鹽田、海岸、魚塭、沼澤等海岸溼地出現,以溼地中的貝類、蝦蟹為食。腳橙紅色是牠名字的由來(鶴鷸的腳也是橙紅色),嘴喙的上下喙基部為橙紅色,中、前端轉成黑色(鶴鷸的嘴喙較細,下嘴喙橙紅色可至嘴喙中段以上),冬羽羽色較淡,夏羽則極黑,學名:Tringa totanus

2023年末在新竹香山賞蟹步道拍攝的赤足鷸中有一羽帶有足旗(一般為2片),可惜缺了一片足旗(但所餘的橘色足旗可以確定不是台灣繫放的藍白足旗)看不出環號,所以無法確認牠是在何處、何時繫放的。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小辮鴴.Northern Lapwing.2023



小辮鴴(學名:Vanellus vanellus)又名鳳頭麥雞,是一種鴴科麥雞屬的鳥類,多數是候鳥。每年夏天在中歐、東歐、哈薩克至中國東北一帶繁殖,冬天到華南、台灣、日本、印度、西亞、法國、伊比利半島和北非越冬。

在台灣度冬的小辮鴴,超過80%的族群集中在雲林縣境內,因為剛入境時正逢花生(台語「土豆」)採收,土豆殘株既能提供避風棲息場所又有小昆蟲、蚯蚓可供覓食,所以花生田中常見其身影,當地暱稱為「土豆鳥」,鳴聲似貓咪,也有「田貓仔」的外號。

近年雲林縣農業推廣單位結合小辮鴴推廣該縣的花生產品不遺餘力,也獲得不錯的成果,每年農曆年前後並辦理小辮鴴的普查數鳥活動,推估每年約有2~3萬隻個體在台灣度冬(全球數量約500~1000萬),對於小辮鴴在台的度冬生態提供相當珍貴的資料。

外觀背面主要是帶有金屬光澤的墨綠色,腹面為白色;嘴、頭頂、冠羽、上胸黑色,雄鳥在繁殖羽時喉部也是全黑。尾羽前半白色,後半黑色,末端灰白色(最外側尾羽通常外瓣全白)。虹膜深褐色,腳肉紅色或灰粉紅色。成鳥非繁殖羽的喉部全白,臉及後頸明顯帶有土黃色,背面有皮黃色羽緣。幼鳥很像成鳥非繁殖羽,但冠羽短,背面墨綠色黯淡,有皮黃色羽緣。

彰化雖鄰近雲林,不過族群數量則少了許多,主要出現在福興一帶農田,對棲地有偏好,在某些特定田區較易發現,整個彰化境內,度冬的數量應該在百羽左右,個人因地關係,主要是在福寶村周遭紀錄的。


















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反嘴鴴.Pied Avocet.2023



反嘴鴴是一種黑白相間的冬候鳥,主要出現於濱海濕地如鹽田、草澤、湖泊或魚塭,與高蹺鴴相仿喜群居,在台灣,早期以台南、鰲鼓一帶會有大量穩定的度冬族群,近幾年(5年內)開始在彰化、金山、宜蘭一帶有小群的度冬族群(其他沿海地區則會短暫出現),其中彰化福寶地區近3年族群有明顯擴顯的趨勢,2023年底甚至見到相當多的個體與高蹺鴴現身在員林大排中, 通常以小型無脊椎、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以同樣是長腳鷸科的高蹺鴴為例,高蹺鴴在台灣的第一筆繁殖紀錄是在1986年的大肚溪口,之後高蹺鴴也開始被發現普遍地在台南、嘉義、彰化、雲林、新竹、關渡等許多地方進行繁殖。近年有鳥友紀錄到反嘴鴴交配的畫面,看來反嘴鴴在台灣落戶生根的日子也不遠了。

看第一張圖,反嘴鴴的蹼很明顯,這就牠與高蹺鴴的不同,高蹺鴴只有在淺水域涉水的行為,而反嘴鴴有時則會像鴨子般在深水區域划水。











以下是在大園拍的(只有3、4羽,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