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紅頸濱鷸.Red-necked Stint.2025



紅頸濱鷸又名紅胸濱鷸、穉鷸(讀音至玉),在台灣大部分是過境性質,少部分個體會留下來度冬,繁殖地在北半球高北極地區的苔原環境,主要在西伯利亞北部,主要度冬地區為東南亞、澳洲及紐西蘭。成鳥在繁殖後很快(約 7 月至 8 月)開始南遷。幼鳥則在獨立後,於 9 月左右獨自開始牠們的首次遷徙。

是小型鷸科鳥,體長約 13–17 公分,體重極輕,約 21–51 克(新台幣50元硬幣的重量10克,大約2-5枚)。繁殖羽時頭、頸、胸為鏽紅色佈有黑色縱紋或斑點,這是「紅頸」或「紅胸」名稱的由來(英文是紅頸 Red-necked)。上體(背部 )為黑色羽毛帶有鏽橙色或紅褐色的羽緣,整體呈現斑駁的對比效果,下體(腹部)為白色。非繁殖羽時頭、頸、胸轉為均勻的淺灰褐色,上體(背部)呈樸素的灰褐色,羽毛邊緣為白色,使背部看起來有縱向斑紋效果,提供良好的偽裝。下體(腹部)仍為白色。幼鳥類似非繁殖羽,但背部更偏棕褐色,背羽邊緣常帶有淡黃橙色的邊緣,看起來比成鳥更為花俏。

嘴喙/身體比例在鷸科中偏短小,筆直或略微向下彎曲,喙尖細緻,喙部對泥灘或沙灘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蟹類、螺類、昆蟲)非常敏感,腳和跗蹠短而細,呈黑色(長趾濱鷸為黃綠色)。腳趾無蹼,適應在泥灘或沙灘上快速奔跑覓食。

喜成群活動,以泥灘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如昆蟲、蠕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覓食時常在泥灘上快步行走,並低頭以喙不斷啄食,也會將喙探入軟泥中掏挖生物,春過境時羽色鮮豔較易觀察到。

附上AI生成的圖鑑式圖片供參:(AI生成不保證精準)







秋過境時的冬羽,這時與三趾鷸長趾濱鷸比較像,小心辨別。
































2025春過境時的紀錄,很漂亮的夏羽(可惜這一羽身體不適,詳見:紅頸濱鷸繁殖羽



其他繁殖羽個體,部分為更早之前拍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