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濱灘地的生活的候鳥會隨著潮水而移重,在滿潮時不得不離開灘地到海水未淹沒的地區暫棲,部分水鳥會轉往內陸濕地繼續覓食,但有相當大量的體會選擇取在一處無遮掩區域集體休息,共同監視環境,遇有臨時性危險因子時,會一起飛離,但如危險因子去除了,就會再集體返回,特別的是,水鳥對這種臨時性息地是有相當高的忠誠度,在彰化漢寶地區就有那麼2、3個魚塭的堤岸受青睞,幾乎就是水鳥漲潮休息的特定區。(新竹香山的賞蟹步道也是)
因為適逢風神颱風的外圍環流與強烈東北季風,當日的風勢非常強烈,水鳥幾乎是躲在堤岸的背風處,甚少活動,維持身體穩定與手持拍攝都相當地困難。
主要的鳥種是翻石鷸(冬羽)少部分是三趾鷸、蒙古鴴、鐵嘴鴴、東方環頸鴴等,其中一羽鐵嘴鴴有白色EE足旗,環號則無法識別。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紅領瓣足鷸.Red-necked Phalarope.2025
紅領瓣足鷸(學名:Phalaropus lobatus ),通常在水域中漂游覓食,不懼人很容易可以近距離拍攝,繁殖行為非常特殊,實行性別角色反轉 (Sex-role Reversal),這種情形有如彩鷸、水雉及棕三趾鶉,可惜台灣並非其繁殖地,無法觀察。
其屬名-Phalaropus源於古希臘語phalaris,意為「鷿鷉」,以及pous(腳)→這裡指出鷿鷉和瓣足鷸都擁有帶有蹼狀的腳趾,這種構造有助於牠們游泳。
繁殖期的雌鳥主要為深灰色,頸部和上胸呈栗色,面部黑色,喉部白色。雄鳥則是雌鳥的暗淡版本。冬季時,羽毛主要為灰色和白色,但黑色的眼斑始終存在。覓食時,紅領瓣足鷸通常會在水面上迅速繞圈游動,形成一個小漩渦。這種行為被認為有助於將食物從淺水底部攪起。鳥兒會將喙伸入漩渦中心,從中取食被捲入的小昆蟲或甲殼動物。
AI生成的圖鑑圖供參(無法精確,請注意),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這篇文章。
腳上有蹼的照片:
繁殖羽的個體如下:
繁殖期的雌鳥主要為深灰色,頸部和上胸呈栗色,面部黑色,喉部白色。雄鳥則是雌鳥的暗淡版本。冬季時,羽毛主要為灰色和白色,但黑色的眼斑始終存在。覓食時,紅領瓣足鷸通常會在水面上迅速繞圈游動,形成一個小漩渦。這種行為被認為有助於將食物從淺水底部攪起。鳥兒會將喙伸入漩渦中心,從中取食被捲入的小昆蟲或甲殼動物。
AI生成的圖鑑圖供參(無法精確,請注意),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這篇文章。
腳上有蹼的照片:
繁殖羽的個體如下: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鳥點介紹.新竹濱海濕地
新竹市的金城湖是個賞水鳥的熱點,以各種雁鴨聞名,黑面琵鷺也會來此打尖;在香山區海濱也有大片的潮間帶,是過境及度冬水鳥重要的棲地,金城湖北側的田,當然也成為許多候鳥喜歡停留的環境;南寮漁港有環保公園,一些林棲型候鳥也會在此停留,因為賞鳥者眾,這一帶發現稀有鳥的紀錄相當多,頗值得多來巡巡。
由北至南,南寮漁港於2016年初曾出現一羽穩定的地啄木,環保公園則有黃喉鵐、黑臉鵐、綬帶、黃眉黃鶲等林棲型候鳥;金城湖一帶在湖區有大的雁鴨,田區有澤鵟、濕地岸鳥等,2019年還有藍喉鴝停留相當長的段時間,堤岸外則有漲潮時的水鳥休息區,可以見到大量的水鳥棲息而高蹺鴴在此金城湖的小池區也有穩定的繁殖紀錄。往南的紅樹林公園曾出現小綠鳩;香山賞蟹步道深入潮間帶,除了可以見到大的和尚蟹、招潮蟹外,當然也可以近距離看到覓食的各種水鳥,以黑腹濱鷸、三趾鷸、東方環頸鴴等為大宗,2023年還出現非常稀有的琵嘴鷸,是個非常棒的觀鳥地區,左近的綠色隧道可以見到大杓鷸、中杓鷸等。
2016年的地啄木,專注在吃螞蟻,十分親民。
香山賞蟹步道群鳥聚集的景象:
南寮環保公園的黑臉鵐、黃喉鵐
金城湖的琵嘴鴨與高蹺鴴、反嘴鴴
由北至南,南寮漁港於2016年初曾出現一羽穩定的地啄木,環保公園則有黃喉鵐、黑臉鵐、綬帶、黃眉黃鶲等林棲型候鳥;金城湖一帶在湖區有大的雁鴨,田區有澤鵟、濕地岸鳥等,2019年還有藍喉鴝停留相當長的段時間,堤岸外則有漲潮時的水鳥休息區,可以見到大量的水鳥棲息而高蹺鴴在此金城湖的小池區也有穩定的繁殖紀錄。往南的紅樹林公園曾出現小綠鳩;香山賞蟹步道深入潮間帶,除了可以見到大的和尚蟹、招潮蟹外,當然也可以近距離看到覓食的各種水鳥,以黑腹濱鷸、三趾鷸、東方環頸鴴等為大宗,2023年還出現非常稀有的琵嘴鷸,是個非常棒的觀鳥地區,左近的綠色隧道可以見到大杓鷸、中杓鷸等。
2016年的地啄木,專注在吃螞蟻,十分親民。





香山賞蟹步道群鳥聚集的景象:
南寮環保公園的黑臉鵐、黃喉鵐
金城湖的琵嘴鴨與高蹺鴴、反嘴鴴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