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鳥近年被提昇為台灣特有種,是中、低海拔很普遍得見的鳥種,四、月間開始尋找適當的樹幹鑿洞築巢,選擇的樹幹通常是已有乾枯病癥且其樹幹的生長角度必需是挖入後不易積水的,所以適合當巢位的樹幹上通常會有歷年留下數個歷史巢洞,而使用舊洞繁殖的例子雖有,但不是很多(同一年同一個巢洞育雛2、3次倒是常見),這次在桃園市八德區大湳森林公園看到的這一巢洞看起來就是舊巢的樣子。
都市公園因為風險管理積極處理枯木、危幹,造成五色鳥巢洞位置不易尋找,五色鳥有朝向找健康樹幹挖鑿的趨勢,此種情形下通常會先進行一半,次年再續為挖築,而後真正用來育雛,五色鳥在選擇樹洞時會對多棵樹木的樹幹用嘴喙敲擊試鑿,研判是在找尋已有輕微註蝕之樹幹,挖鑿時十分專注,不怕人們近距離的觀察,也曾有聽聞挖鑿時遭受松鼠攻擊的事件,挖鑿中期身體入洞空間狹小,所以是尾部直接後退,整個身體退出洞口後直接將木屑灑出再入內施工,但後期洞內空間寬敝時,則會由頭部出洞,而且經常是將整口木屑帶離到附近枝幹後再丟棄。此時另一半會帶水果回來犒賞施工者,同時也開始有交配的行為。(過去數年個人的觀察所得)
體長約20~22公分,其身體大部分為翠綠色,而頭部則有藍、黃、紅、黑四色,故得名「五色鳥」。其叫聲為單調而響亮的「嘓嘓嘓……」,因類似敲木魚的聲音,而另得「花和尚」之名(個人覺得五色鳥很可以當 gogoro 的代言,有一種鳴聲真的很像 gogoro~.gogoro\)。五色鳥的繁殖季在4~8月之間(同一年間有時會有連續2~3次的育雛),期間會啄樹洞為巢,每窩產3枚卵,13至15天孵化,幼鳥會在23至29天後離巢。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可順便參考我之前的紀錄:(更早之前的文章因為圖床服務終止,看不到照片,懶得補了)
三峽.2023。
大安森林公園.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