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紅胸啄花.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2025



紅胸啄花 (學名:Dicaeum ignipectus) 為台灣特有亞種鳥類,體型9㎝非常迷你(全台第二小,僅大於綠啄花),雄鳥頭部及背面呈帶有藍色光澤的近黑綠色,喉部至上胸部有顯眼的橙紅色斑塊,這是牠們名字的由來。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為淡黃褐色,胸腹中央還有一道藍色縱帶(底下的AI圖沒有畫出來)。雌鳥相對樸素,全身以橄欖綠色為主,背部略帶藍色光澤,腰部及尾上覆羽呈淡黃色,腹面米黃色,脇部較黃且略帶藍色(與緣啄花十分相似)。

主要棲息於台灣海拔1,000至2,500公尺的山地森林,偏好樹木高大、樹種多樣化的原始森林。牠們是普遍的留鳥,但在冬季會降遷至較低海拔區域,最低曾見於海拔300公尺處。紅胸啄花主要以果實為食,特別喜愛桑寄生科植物 (Mistletoes) 的果實也會吸食花蜜、花粉(啄花之名的由來)及捕食小型昆蟲。鳴聲為細緻短促,節奏輕快的金屬鳴叫聲。

紅胸啄花與桑寄生植物之間存在著重要的互利共生關係,紅胸啄花在食用桑寄生果實後,會排出含有種子且黏性強的糞便。牠們會將糞便排出或擦拭在樹枝上,這無形中幫助桑寄生傳播種子到新的樹木上。這種特殊的傳播方式,使得桑寄生能夠在高大的樹木上生長。

照例放上AI生成圖(僅供參考,部分細節可能無法符合正確的形態特徵),對AI生成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

※指令:『請依這張紅胸啄花(Dicaeum ignipectus)的照片生成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勿標示文字,注意牠胸前的斑塊為有漸層的橘紅色,上半身的藍黑色是帶有金屬光澤的』



較早生成的,不管是ChatGPT還是Manus,胸前的橘紅色斑塊沒有做漸層處理,看起來就是很不像……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棕噪鶥(竹鳥).Rufous Laughing Thrush.2025



台灣棕噪鶥(俗稱竹鳥)學名是 Dryanastes poecilorhynchus ,近年提昇為台灣的特有種。 以往歸類在畫眉科中,但最近畫眉科訂正頗大,目前歸類於噪眉科,通常棲息在森林中下層和灌叢地區,並以昆蟲、小型無脊椎動物、果實、種子和嫩芽為食,幾乎躲藏在地面層的濃密灌叢中,不易現身。主要以昆蟲、小型無脊椎動物、果實與種子為食。分布在海拔 500–2,800 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區,常成小群(3–10 隻)或混群與其他畫眉鳥一起活動。

體型稍大,約 26–28 釐米(公分),看似較結實略胖,尾羽長,全身棕紅色,眼周有藍色的裸皮,鳴聲變化豐富,響亮而帶有金屬音色,常發出「吱吱—啾啾—」等多變音節(這個鳴聲很難形容)。

照例放上AI生成圖(僅供參考,部分細節可能無法符合正確的形態特徵),對AI生成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棕面鶯.Rufous-faced Wrabler.2025



棕面鶯(學名:Abroscopus albogularis),又名棕面鶲鶯,常在山區以虛無飄渺的聲音在竹林中飄過;鳴唱聲由高而輕的口哨聲組成,非常像輕柔的電鈴聲。外型可愛色彩鮮豔,有橙黃色的臉,綠色背部和白色的腹部。仔細觀察會發現胸部一條淺黃色條紋,頭頂有兩條黑色縱紋,從額頭延伸到後枕(側面看,兩側各一條),喉嚨上散布黑色斑紋。

喜歡棲息在中低海拔的次生林、竹林與林緣灌叢中,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加入混群(與其他小型林鳥共同行動),主要食物為昆蟲與蜘蛛等無脊椎動物。春末至夏季繁殖,竹叢或灌木的基部隱密處築巢,巢為開放杯狀,主要以枯葉、草莖構成,也會利用竹子上的孔洞鋪上巢材進行繁殖。

ChapGPT不易生成棕面鶯的圖片,試了好幾次勉強的結果: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2025



自從2025年初 ChatGPT 推出的4-○模型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廣受歡迎後,AI的應用才廣泛被人們熟知且開始普遍應用,我當時即嘗試以「手繪圖鑑風格」生成我拍的鳥類照片轉成圖鑑式的圖片,發現真的可行,就一試再試,當然很多細節AI也有些天馬行空,但在非專業範疇已算是可用程度,未來或許可以更精進到專業(就是精準特徵),期待之。

生成圖的始作俑者: ChatGPT-4o 模型,圖片最精緻,但免費帳號一天只有生成3張的額度。

指令部分不用太拘泥於文字,這邊僅供參考。現在的模型大概都能懂得您的需求,不加學名也可以,甚至明顯的打字錯誤它也會回問您的意思是否應該是什麼……倒是要它修正錯誤重新生成的指令,常常一修就多修了很多地方,不易成功。請自行體會了。

ChatGPT免費帳號一天只能生成3張的額度,一開始當然多帳號註冊以得到每日較多的生成圖,後來發現 Manus 是以點數計算,生成圖的數量限制大幅開放,就也用看看,兩者各有優缺點,交互使用擇優選圖片囉!後面選一些範例比較兩者生成的結果,請參考。



Manus,生成圖片較粗放,比較會遵循參考照片的姿勢,以點數計算使用,註冊送1000點(如有推薦碼再加送500點,推薦人也會獲得500點),每日登入再送300點,及不定期回饋意見的贈送點數。最大的優點就是每日不限生成數量,所送的點數目前看來是十分夠用。

可以使用我的推薦連結註冊(您、我各加送500點):請點連結Manus






原圖,指令為:『請依這張綠簑鷺(Butorides striata)咬紅貓(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的照片生成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勿標示文字,注意紅貓為溪哥在繁殖期的公成魚』。

ChatGPT生成的圖算是完美了,連紅貓都很傳神。

Manus生成的綠簑鷺不錯,但紅貓就天馬行空了……


簇生鬼傘.指令:『請依這張簇生鬼傘(Coprinellus disseminatus)的照片生成單張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勿標示文字』

ChapGPT 生成如下:



Manus生成:


孔雀青蛺蝶.指令:『請依這張孔雀青蛺蝶(Junonia orithya)的照片生成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勿標示文字』

ChatGPT生成圖:從照片看2隻蝶顏色上有些差異,但ChatGPT畫出差異極小。



Manus生成圖:色彩比較接近原圖



黑枕藍鶲,指令:『請依這張黑枕藍鶲(Hypothymis azurea)的照片生成單張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勿標示文字』

ChatGPT生成圖:


Manus生成圖: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綠簑鷺.Striated Heron.2025



2024年就聽聞新店廣興地區有綠簑鷺定點覓食激流而上的紅貓、香魚,等到工作較清閒的八月造訪,精彩畫面就沒那麼多了。今年又聽聞牠們再度出現,趕緊抽空再去紀錄,可惜因為是暑假又是星期日,玩水遊客與釣客眾多,綠簑鷺出現的時間不長而且容易被驚飛離開,沒鳥時就近拍拍昆蟲蝴蝶,最後等到一波較精彩的時段,幸運紀錄到還可以的畫面。

這次是用 Sony a6400 加 Sigma 150-600mm/F5-6.3 DG DN OS Sports,這組機器買一陣子了,但因為畫質表現不佳(鬆散不紮實)而閒置……最近才發現它所輸出的畫質不佳結果,有大部是因為 Sony 解 RAW 檔的軟體的緣故,用 ON1 Photo RAW 來解 RAW 檔,畫質算是能用了,不過在強光下散景實在不佳,顏色也怪到調不出正常的色調,還好銳利度是夠的,就等以後會調整了,再來處理。

綠簑鷺 (學名:Butorides striata) 是一種小型且隱密的鷺科鳥類,在台灣並不是很普遍,部分為候鳥,少部分可能為留鳥。偏好山區溪流、海岸及濕地環境棲息,以魚類為主食,獵食技巧相當優秀。

體長約40-60公分,相對較小型,頸部常縮成S形,使身體看起來較為厚實。背部和翼覆羽呈墨綠色至深灰綠色,帶有金屬光澤,羽緣常鑲有白色細邊,使得背部有鱗片狀或條紋狀的感覺("striated"之名由此而來)。頭頂為黑藍色,常有短冠羽。臉頰、喉部灰白,胸部和腹部為灰白色,帶有模糊的縱向條紋。

在外型上與常見的夜鷺(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相仿,但綠簑鷺體型稍小,翅上有白色菱形條斑,頸部較黑,飾羽為藍黑色(夜鷺飾羽為白色),虹膜顏色為黃(夜鷺為紅)。

這次的 ChatGPT 生成圖有時別加上紅貓的描述:「請依這張綠簑鷺(Butorides striata)咬紅貓(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的照片生成手繪圖鑑風格的圖片,精準各器官的部位比例並正確描繪花紋形狀及顏色,勿標示文字,注意紅貓為溪哥在繁殖期的公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