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er's Bird-watching Notes
Nikon D7200 + AF-I Nikkor 300/F2.8 or AF-S 200-500/F5.6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白環鸚嘴鵯.Finch-billed Bulbul@Taidong.2018/03/30
白環鸚嘴鵯有著類似鸚鵡的嘴喙,所以又名「石鸚哥」,相較於近親白頭鶲、紅嘴黑鵯,白環鸚嘴鵯的能見度就小很多,而且個性更為怕人,我也很少見到牠們,雖然在中低海拔樹林果園還算普遍……,喙部米黃色,頭部黑色,身體呈黃綠色,學名:
Spizixos semitorques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大園姥鷸.Great Knot@Dayuan.2017/11/19
姥鷸又名大濱鷸,在台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春過境時因為已漸漸轉成
夏羽
較容易被發現(數片肩羽帶橘色),冬羽的姥鷸比較像是較矮胖的青足鷸,這次能在秋過境眾多水鳥間發現牠們算是運氣,牠們待在這片田區的時間也不長,喜群聚較常在沙灘河口見到.學名
Calidris tenuirostris
。
大園田鷸.Common Snipe@Dayuan.2017/11/19
田鷸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牠那長長的嘴喙,經常在沙地上抽插覓食,所以本屬又有「沙錐」之名,從外形上很難區別物種,台灣比較可能出現的田鷸、中地鷸與針尾鷸,牠們的主要差別就在尾羽的數量與是否有針形尾羽,普通田鷸的尾羽大小一致,所以是「扇尾沙錐」,針尾田鷸就是全為針尾羽,而中地鷸大概是普通尾羽與針尾羽都有(針尾羽在外側),以出現台灣的時間點來看,九月中旬以前出現的比較可能是中地鷸,之後則大多為普通田鷸,針尾鷸則數量較少很多。普通田鷸在台度冬數量算多,喜歡在濕地活動覓食,平時休息時則十分安靜,通常是被人們驚飛時才發現牠們的存在.學名:
Gallinago gallinago
。
大園黑臉鵐.Black-faced Bunting@Dayuan.2017
黑臉鵐公鳥有著觜黑色的頭、臉與上胸,腹部淡黃,還算有些看頭,母鳥則樸素得像麻雀,是鵐科鳥類在台灣度冬數量最多最普遍的,喜小群棲息於草叢,主食草籽也會捕食小型昆蟲,學名:
Emberiza spodocephala
。
母鳥樸素得像麻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