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鳥是台北公園常見鳥種之一,因其鑿洞鑿巢且繁殖期長的特性而成為極佳的育雛觀察對象,五色鳥南約從3月起尋找適合的樹幹鑿洞,樹幹的選擇雖然以斜枯幹的下方為原則,但在台北公園管理密集的狀況下,此等枯幹難尋,而常見到在木質較鬆軟樹種的活樹幹上,台北大安公園偏好苦楝樹,黑板樹、榕樹、油加利樹等次之,中正紀念堂則以印度橡膠樹、樟樹等為主,台北植物園則較多樣,樟樹、榕屬、棕櫚甚至有見過在九芎這懂很硬材質上施工者(但未成功),另外也會使用植物園管理單位貼心地準備的人工枯幹。
鑿洞工作會有多點試作的情形,施誕到一半而未繼續的巢洞相當多,也有施工到一半再隔好久(也許隔年)才繼續施作的狀況,當然也有利用先前巢洞再繁殖之例(當年多次使用或隔年再使用均有,例如中正紀念堂)。鑿洞時相當投入,通常不懼人類的接近,公、母鳥輪流施工,初期親鳥立於洞外施工,碎屑就地撒下,待巢洞深入,需進入挖鑿再後退出洞撒出木屑,待葫蘆型底部產房空間夠大時,親鳥則在內部轉身頭朝外處理木屑,有在洞口拋撒也有飛出較遠處拋棄的,產房成形開始也會在巢洞附近枝幹進行交尾,每日交尾次數1次以上,最多紀錄到一日3次左右,直到雌鳥產孵進入孵蛋期,巢洞才回歸平靜。
植物園以治病中的黃果垂榕為基地。
以下均為大安森林公園的施工與配對紀錄:
請參閱相關文章:
2013.五色鳥育雛.之二
2013.五色鳥繁殖.離巢篇
2013.五色鳥繁殖.番外篇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Siberian Blue Robin.藍歌鴝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Bar-tailed Godwit.斑尾鷸(夏羽)
台灣這種中大型鷸科鳥類,具有嘴長、夏羽磚紅外觀的,主要有「半蹼鷸屬」的半蹼鷸、長嘴半蹼鷸,及「勝鷸屬」的黑尾鷸與斑尾鷸。同為勝鷸屬的斑尾鷸與黑尾鷸更相似,其區別主要是一個斑尾一個黑尾,斑尾鷸的嘴喙稍上彎,先端的黑色區域較黑尾鷸來得多一些(斑尾的嘴喙黑色超過一半,黑尾僅先端黑),有鳥友說斑尾偏好海岸灘地較少到淡水濕地,黑尾鷸則較容易在淡水濕地間發現,不過在宜蘭的紀錄顯示斑尾仍有到淡水水域活動的可能,所以還是要從外觀上區別較準確,學名:Limosa lapponica。
鳥類學家在對本種候鳥遷徒行為進行衛星定位研究後發現,斑尾鷸有過人的耐力,它們可以不吃不喝,連續飛行1萬公里以上,從紐西蘭一直飛到大陸山東省附近的黃海海域,十分驚人,本文照片攝於大園許厝港.2013/04/27。
鳥類學家在對本種候鳥遷徒行為進行衛星定位研究後發現,斑尾鷸有過人的耐力,它們可以不吃不喝,連續飛行1萬公里以上,從紐西蘭一直飛到大陸山東省附近的黃海海域,十分驚人,本文照片攝於大園許厝港.2013/04/27。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