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向來使用國人製作的PhotoCap來做網誌用的圖,很多影像圖需要註記時也會用這個軟體,在 Mobile01 上看到有人分享2011年桌曆模版(他的網誌文章),看來相當不錯,又是在我熟悉的軟體上使用,也就下載來試試,真的很精美……
這個軟體是個人可以免費使用(接受贊助,商業使用需購買,授權費好像是 1,000 元),該官方論壇中有教學,很實用。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Little Grebe.小鷿鷉
小鷿鷉很像小鴨子,幾乎只在水中活動,腳趾特化成瓣膜,十分擅長潛水捉魚蝦,雖然算是常見水鳥,但經常都會潛泳遠離人們的接近,在台灣有不少繁殖紀錄,但應該也有候鳥遷徒族群,夏羽顏色濃郁,冬羽轉淡,幼鳥則有白色斑紋。在池邊水草濃密處以草莖巢,親要離巢前會將蛋以巢材掩蓋,回巢時再撥開臥巢,十分細心、謹慎。幼鳥剛出生時經常爬到親鳥身上,彷彿搭著令人安心的船艦,十分溫馨(鳥友戲稱為背娃娃)。親鳥初期共同育雛,但後期經只見一隻親鳥陪伴。學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Dusky Thrush.斑點鶇
還算普遍的冬候鳥,具有鶇類喜在地面活動、覓食的特性,以昆蟲、蠕蟲與漿果為食。翅上帶紅褐,眉、喉部與腹部白,胸前有菱格狀黑斑紋【※註:若菱格紋呈磚紅,則獨立成紅尾鶇,學名:T. naumanni 】,學名:Turdus eunomus。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Chinese Bulbul.白頭翁
白頭翁是台灣平地最常見的鳥種之一,與麻雀、綠繡眼同列「都市三寶」,頭頂與喉呈白色,翅上草緣至黑褐,腹部白帶暗色髒污,幼鳥頭頂黑,不小心會被誤認為台灣特有亞種-「烏頭翁」(有學者將牠獨立成特有種),差別在烏頭翁分布僅限在台灣東部與恆春半島,且其嘴基獨特的有黃紅色點。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White-browed Bush Robin.白眉林鴝
白眉林鴝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灌叢間,是台灣的特有亞種,有固定出現的領域,公鳥上藍下橄黃,具有明顯之白眉,母鳥則全身黃,稍可見白眉,與栗背林鴝(阿里山鴝,為特有種)有相似的環境需求,但白眉林鴝的數量遠少於栗背林鴝,栗背林鴝公鳥具有紅色斑塊易區分,但兩種的母鳥極為相似,甚至有發現野外混種的紀錄。學名:Luscinia indica(但在 Wikipedia 是用 Tarsiger indicus 這個學名)。
2015有拍攝較佳的影像,請見:大雪山白眉林鴝.White-browed Bush Robin@Mt. Da-syue.2015/03/22。
2015有拍攝較佳的影像,請見:大雪山白眉林鴝.White-browed Bush Robin@Mt. Da-syue.2015/03/22。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