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Yellowed-bellied Prinia.灰頭鷦鶯




灰頭鷦鶯是台灣常見田野普鳥,繁殖期經常站在芒草枝頭鳴唱宣示領域,鳴聲相當婉轉富變化(有人形容類似「氣死你得賠…氣死你得賠…」,且因其尾羽長且常上下擺動,故俗稱『芒噹丟仔』(另外常見的褐頭鷦鶯習性、棲地重疊,也同用此名),全身長約14㎝,但尾羽幾乎佔了一半。嘴喙先端經常為黑色,頭部顧名思義為藍灰色,身體上側為橄褐色。喉部至上胸為灰白色,腹部偏黃褐色。腳則為肉紅色,經常築巢於路邊草叢間,不仔細看極容易錯過,巢以植物纖維為材料,編織頗為細緻,呈布袋狀開口朝上,學名: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Taiwan Barbet's breeding 03.五色鳥育雛三




五色鳥從鑿巢洞、抱卵到育雛離巢約需2-3個月,這是相當長的一段期間,親鳥忙進忙出為幼鳥張羅葷素食材,已難維持高麗的羽毛,經常看見毛草凌亂且身形較瘦弱憔悴,一般而言,一年育雛一次已是元氣大傷,必需休生養息一番,期待來年繼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然而中正紀念堂這巢五色鳥竟然在2011/07/14日第2隻幼雛離巢的當日就開始在同一樹幹上另起爐灶動工鑿起新樹洞,不過施工數日後急於產卵又回到原來之舊巢,這次育出3隻幼鳥各於2011/09/04、05、06陸續離巢,一年內成功育出2巢5鳥的紀錄亦被詳細紀錄下來,熱心的鳥友還做了簡單的海報舉開畢業典禮……


大安森林公園音樂台附近的低位巢洞在2011/06/24第2隻幼鳥離巢後,另發現於觀音像附近亦有一巢已開始育雛,本巢後來竟然也進行二次育雛,不過第一次是成功,第二次則失敗。本文主要以中正紀念堂第二次育雛紀錄為主。


鑿洞期間紀錄:(不過本洞未及完工,最後並未使用)













舊洞抱卵中……










開始育雛,初期以較小昆蟲為主,漸漸地所捕昆蟲體型會趨向大型,並漸佐以榕果相互調配。親鳥亦會將食物殘渣及排遺等穢物咬出。




























親鳥進出路線相當固定,通常會在對面樹上觀望或警戒,帶回食物時會也在此伺機降落。










這期間也紀錄到上一巢的幼鳥回來探視,不過被親鳥奮力驅趕。


































最後期幼鳥探頭,親鳥就在洞口餵食,約5日幼鳥就會陸續離巢。